(1)专业建设方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被评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思政建设示范专业。
(2)教学团队建设方面
校级优秀教学团队“数据科学教学团队”
(3)课程与教材建设方面
校级慕课《系统工程》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碳排放也不断上升,导致全球升温,如果不加控制有可能会危及到人类的未来。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预测,到本世纪末,如果能将全球变暖控制在2°C以下将减少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带来的风险。因此各国都制定了各自的碳减排计划。
我国也对碳排放问题给与高度重视,2020年9月22日,中国政府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达峰与碳中和简称“双碳”,双碳将是十四五期间的重要任务,各行各业都在双碳领域负有重要责任。2021年6到8月之间,三大运营商先后发布了双碳相关的行动方案;2021年10月,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指出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出了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等十大行动;2022年1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印发《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其中提出要加强高耗能企业使用绿色电力的刚性约束,统筹推动绿电交易、绿证交易,大力推广建筑光伏应用,加强与碳排放权交易的衔接。
大数据中心是我国2020年提出的七大“新基建”领域之一,也是公认的高耗能行业。随着数据流量的增长,其用电量在过去10年间以超过10%的速度递增,由于用电所导致的间接碳排放因此大幅上升,我国已逐渐意识到数据中心碳减排任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1)知识学习、能力培养、素质提升有机融合,体现高阶性;科教协同设计实验场景,实现创新性;设置探究性实验目标,增加挑战度
(2)实验步骤清晰,层层递进,遵循现实流程,适应学习者的认知规律
(1)知识目标
要求学生在深刻理解运筹学中利用线性规划方法进行资源分配的一系列知识,要求学生掌握线性规划的建模方法、求解方法,以及灵敏度分析的知识,并能应用于数据中心碳减排的任务场景。
(2)能力目标
要求学生能够针对实验场景选取合适的指标建立线性规划模型,考虑现实中的各种约束条件,通过模型求解找到能够实现数据中心碳减排目标的、资金总投入最少的方案,并能运用灵敏度分析学会在外界环境变化时对方案进行调整。
训练学生利用课程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研究与创新能力,包括目标设定、问题建模、数据分析、目标决策,并根据问题解决的过程撰写完整的实验报告。
(3)素质目标
帮助学生树立“数据中心绿色化转型、推动新基建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意识,提升学生践行国家双碳政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系统化的思维方式。
本实验项目的赋分模型基于形成性评价的原理,具体如下:
(1)预习分
满分10分,完成即给分;
(2)实验完成分
表示学生作答是否正确,满分100,占70%;
最终完成分=各步骤的完成分加总(也就是50个得分点的完成分之和)
(3)实验过程分
表示学生的实验过程是否顺利(例如一次就答对和三次才答对是有区别的)。满分100,占20%;
允许提交一次的题目(表1第三列为1),结果正确 得满分,错误得0分;
允许提交三次的题目(表1第三列为3和3*),过程分=(4-尝试次数)/3*本步的完成分
最终过程分=各步骤的过程分加总(也就是50个得分点的过程分之和)